新闻中心
健康园地
联系我们
单位:厦门妙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:0592-5822861
传真:0592-5822862
地址:厦门市思明区前埔东路579号2楼B单元
邮编:361000
邮箱:1275176229@qq.com
网址:www.xmmcsw.com
首页 > 详情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    日期:2020-03-05    浏览:2828

    初做父母的人,都会有一种困扰,孩子哭了要不要立马抱起来?

    很多"富有经验"的月嫂会说:"不要孩子一哭就抱,这样有你受的,总得抱着他。"

    西方曾经也流行过这种观点,他们认为,孩子哭了,如果立马抱会让孩子以哭泣为手段来要挟父母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不哭的时候抱他,在他哭的时候不抱,久而久之,就可以训练孩子,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。

    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?我们首先从一个心理学实验谈起,但是提前说明,这个心理学实验实在是有些残忍,所有当父母的人,都会有些难以接受。但是请您看完,因为结局发人深省。



    这个实验的实施者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——约翰·华生,他在1920年做过一个著名但是却残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。

    实验中,华生将9个月大的婴儿小阿尔伯特,和小白鼠以及其他毛绒物品放在一起,小婴儿可以自己玩耍。

    但是只要小婴儿和小白鼠一有接触,华生就会用铁锤敲击铁棒,发出巨大的噪音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一次又一次,只要小阿尔伯特接触到小白鼠,噪音就会响起,小婴儿就会大哭。小白鼠和噪音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结。

    最后,哪怕不再敲击铁棒或发出任何可怕的声音,小阿尔伯特接触到小白鼠依然会大哭。

    可爱的小动物、毛绒玩具等以前令小阿尔伯特喜爱和充满好奇的东西,慢慢成了他的恐惧来源。只要接触到毛绒玩具,小婴儿都会大哭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更残忍的是,对毛绒物品的恐惧已经根植到小婴儿的心中,在之后反复多次的实验中,他依然没能恢复正常。

    (插一句:这是谁家孩子舍得被这么折腾啊?!因为太不人性,这一实验广受批评、臭名昭著。)

    这一实验让华生坚信:儿童是可以被训练的,并由此提出了哭声免疫法,也就是孩子哭了不能抱,认为这样父母养育才会更轻松,宝宝长大也会更听话。

    当时行为主义盛行,华生的哭声免疫法由于效果显著,且契合了家长偷懒的心理,受到了热烈的追捧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后来这种方法传到了中国,"孩子哭了不能抱,否则会宠坏他"的观念,被很多不明就里父母封为教育圣经。

    他们坚信:抱了,孩子会更依赖;不抱,孩子才会更坚强。

    你们觉得这个实验够残忍,但是推翻这个实验结论的另一个实验,更加让人难受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
    彻底推翻哭声免疫法的,是40多年后的另一个著名实验——恒河猴实验,又成"母爱剥夺"实验。

   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·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放在笼子里养育,并用两个假猴子来替代真母猴。

    这两个假猴子,一个是用铁丝制作的,在它的胸前安置了橡皮奶头,可以给小猴子提供奶水。而另一个假猴子是用绒布做的,柔软、温暖。

    刚开始,婴猴主要围着"铁丝母猴"活动,但是没过几天,它就转移了对象,只有饿了的时候才会去"铁丝母猴"那喝几口奶,其他时候都与"绒布母猴"待在一起。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实验中,哈利·哈洛用一只会打鼓的玩具熊故意吓唬小猴,小猴子立马冲过去,紧紧抱住"绒布母猴",慢慢安静下来。对小猴子而言,"绒布母猴"带给它更多安全感。

    这个实验可以让我们窥见母爱的本质——对宝宝来说,比起食物,更重要的其实是妈妈温暖的抚摸和安慰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这个实验的残忍还在后面,实验者将"绒布母猴"进行了改造,使它能够放铁钉、射水珠来攻击小猴,即便这样,小猴子还是义无反顾要抱着妈妈。这些小猴子长大之后都出现了自闭、攻击性行为。

    而且,小母猴成年后不懂性行为,于是哈利·哈洛设计了"强暴架"来让它们生了下一代。但是很多母猴并不能发挥母性的天性,反而忽略照顾甚至杀死幼猴。

    这个实验十分残忍,缺乏人性,但是也深刻揭示了妈妈角色的重要性,除了基本的喂养指责,妈妈应该成为婴儿的避风港,让他们远离危险和恐惧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就像实验中的恒河猴,当受到惊吓时会扑到绒布妈妈的身上寻求庇佑和安慰。

    如果宝宝哭泣,在最亲密的妈妈这里都无法得到安慰和回应,他的世界该是怎样的绝望?



    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,无条件回应不仅不会宠坏他,还是他日后建立安全型依恋奠定基础。

    "依恋"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词汇,它是指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感情联系。

    从心理学的角度,依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:分别是安全型依恋、回避型依恋、拒绝型依恋、混乱型依恋。

    后面的三种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,他们的分离焦虑更强,缺乏安全感,对他人对环境不信任。而这直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现实生活中,有这样一类人,她的感情生活并不幸福,她总是缺乏安全感,对方越是不给她积极回应,她就越是想抓住对方。

    她谈了好几次恋爱,感觉爱上的都是同一类渣男,别人以及她自己会感慨自己命不好,情路坎坷。

   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?一切的偶然性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。

    这种情况跟小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,如果小时候没能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关系,那么长大后,就很容易在婚恋关系中遇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在婴儿时期因为父母的照顾方式培养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,总是会下意识地找到那些会让他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。所以,糟糕的恋爱经历往往会一再重复。

    婴儿哭是他内在需求的外在表达,担心孩子被宠坏而无视孩子的哭泣,无异于在透支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。

   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这很好理解,比如你跟伴侣抱怨他陪你的时间太少,这是你的情感需求,如果他长期视而不见,那么你一定会很受伤,你们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。

    对小婴儿而言,他有他的需求,并且他没有其他的表达途径,他们只能通过哭来引起家长的注意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那么该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形成安全型依恋,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孩子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满足。

    一岁之前的孩子,怎样宠爱都不为过,不用担心把他宠坏。所以,当小婴儿哭的时候,毫不犹豫地抱抱他,或者是轻抚他,让他感受到你的回应。


  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立马抱?两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答案


    三岁之前的孩子,父母要回应他们的任何需求,注意,我说的是回应,而不是满足。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,我们可以拒绝,但是要让他感觉到我们的关注和接纳。

    你温柔可以告诉他,"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,但是家里已经有一个同样的玩具了,今天就不买了。如果你很难受想哭,那妈妈陪着你。"

    结语:

    在宝宝生命最初关键几年中,父母及时回应所带来的安全感、为孩子的内心注满积极的情绪,像是一罐金子。

    即便他以后被其他困境包围,这罐金子不会消失。它会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、从挫折中恢复的本领,以及在其它关系中表达关爱、享受亲密的能力。


    END.


    ——转载今日头条Tina心理


妙乐维专注母婴肌肤健康
版权所有 © 厦门妙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  电话0592-5822861